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淋巴瘤的治疗选择2021-09-17 09:05:03
日本学者为12例行UCBT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氟达拉滨+美法仑+全身照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具体为:氟达拉滨125 mg/m2,美法仑80 mg/m2,4 Gy全身照射。1例原发性植入失败,1例继发性植入失败;中位随访36个月,10例患者存活,获得完全供者嵌合及完全造血重建。法国多中心UCBT治疗难治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全身照射,其中氟达拉滨 30 mg/m2(-6 d至-3 d),环磷酰胺30 mg/kg(-6 d至-3 d),抗淋巴细胞球蛋白2.5 mg/kg (-3 d至-2 d);全身照射2 Gy(-2 d)。中位随访38.8个月,23例患者(88%)植入;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5.8%和36%,23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88.5%。
KUDO等通过回顾性分析2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在UCBT的预处理方案中是否是必需的,实验组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美法仑+全身照射方案(不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组),对照组采用其他预处理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全部植入成功,5年无失败生存率和5年总体生存率均为100%,疗效远远超过对照组。研究认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美法仑+全身照射(不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组)可能是一个最佳的预处理方案。
KUDO等通过回顾性分析2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研究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在UCBT的预处理方案中是否是必需的,实验组采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美法仑+全身照射方案(不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组),对照组采用其他预处理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全部植入成功,5年无失败生存率和5年总体生存率均为100%,疗效远远超过对照组。研究认为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美法仑+全身照射(不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组)可能是一个最佳的预处理方案。
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低,研究表明系因脐血中富含白细胞介素10调节B细胞,这种细胞可以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法国多中心单独使用环孢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的前3个月浓度维持在200-300 μg/L,随后逐渐减量,至移植后1年停用。结果显示:10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0 d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生率为45.8%;9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年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生率为36%,中位随访18个月,存活的22例患者中有18例已停用免疫抑制剂。目前认为脐血移植后单用环孢素可以有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环孢素应持续6个月至1年。
出自《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状》作者魏元凤,黄东平。
上一篇: 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了极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