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s的相关性研究2022-08-26 09:04:02
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实体肿瘤以及转移瘤中自发脱落的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且携带有与原发肿瘤细胞一致的分子遗传学改变。肿瘤细胞进入血液系统后,在血液冲击力及血液中各种免疫因子的协同下发生部分凋亡。有些肿瘤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各种微环境的改变逃脱免疫监管,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聚集形成CTC簇或循环肿瘤微栓,以及循环肿瘤干细胞等相关CTCs亚群。这些CTCs在体内微环境的调控下可发生间质上皮转化,又转变成具有上皮细胞表型的肿瘤细胞,重新获得上皮细胞特征并在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这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可能有多要素、多步骤、多路径以及多种基因共同参与。EMT过程是指上皮细胞由于发生基因的改变转化为间质细胞的过程,可致细胞极性、侵袭性、运动性、粘附性等特性发生改变,失去与基底膜的连接,使上皮细胞获得迁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CTCs是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重要载体。CTCs上皮细胞表型下调,E-钙黏蛋白下调,使细胞粘附性降低,肿瘤细胞分离;N-钙黏蛋白上调,增加细胞侵袭性及转移性;游离β-连环蛋白增多,导致细胞持续增殖、侵袭和转移,参与多种肿瘤的形成。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发生EMT,形成CTCs,故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取得迁移和转移能力是EMT直接参与的过程。
CTCs侵出血管,在体内微环境的调控下可发生MET,又转变成具有上皮细胞表型的肿瘤细胞,重新获得上皮细胞特征并形成新的转移灶。这种表型间的相互转化,称为表皮可塑性,该特征引起CTCs增生、转移及侵袭能力增强,促使其逃避免疫监管,进而发生远处转移。
出自《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作者武彤彤,何清莲,蔡方。
上一篇: MSCs在治疗IPF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下一篇: CTCs与ctDNA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