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SMD应用的一般概述2022-09-08 08:44:49

MSM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关注的一组分枝杆菌易感的单基因缺陷PID。目前已发现18种MSMD相关基因突变,其中大多数基因与γ-干扰素有关。IFN-γ与吞噬细胞相关的IL-12/IL-23产生密切相关,这两种细胞因子途径与多个关键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作用有关,在抗分枝杆菌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SMD与BCG-VAC的关系非常密切,1996年首次在1例接种BCG后发生致命感染的婴儿中发现了IFNGR1纯合突变。

MSMD的18种致病基因导致了30多种不同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基本分为两类:以分枝杆菌感染为主的单纯型MSMD,以及同时存在分枝杆菌感染和其他感染的综合征型MSMD。因此,对于BCG接种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苗病、反复发生的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毒力弱的NTM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伴非伤寒沙门菌/真菌/病毒等其他条件致病微生物反复感染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完善MSMD相关评估。MSMD检测包括:ELISA、Luminex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血浆中的IFN-γ信号通路、相关细胞因子、免疫功能评估,还包括靶向基因测序、二代测序、全外显子或全基因组测序等基因检测。
 
研究表明,MSMD的严重程度和外显率与IFN-γ的残留水平呈负相关,IFNGR1部分缺陷患者与完全缺陷患者相比临床表现轻,对抗结核治疗反应好。部分病情严重复杂的患者,重组IFN-γ治疗可能有效。HSCT对于IFNGR1和IFNGR2完全缺陷的患者是唯一的根治性的治疗,经重组IFN-γ治疗无效、并发严重感染及脏器损害的患者应尽快考虑HSCT治疗。目前HSCT治疗此类疾病的仍为个例报道,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数据。建议移植前重组IFN-γ治疗提高IFN-γ水平、尽可能控制病情,移植后监测IFN-γ水平,评估病情后谨慎停药。
 
出自《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结核病》作者钱晓文 翟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