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2022-09-09 08:32:34
从2020年开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教学新常态。“干细胞生物学”课程通过混合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充分利用线上的教学资源,还能拓宽课程思政的空间。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能在课前和课后进行自学,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课程思政的融入也可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展示汇报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课程反思,创造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让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同步进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干细胞生物学”是一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的专业课程,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地推进思政教育开展。通过开设实验课,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规范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真实记录处理等,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循诚实的科研准则。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提升科学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需要建设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来评判。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不能只注重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效果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多参与开放性问题讨论,自由形成小组,并进行口头报告,自主查阅资料文献完成作业,增加课后反馈、课后调查,通过多维度、多环节进行专业课程的考评,智育和德育相互融合、共同提升。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培养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培养高水平、高素质而且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有一批忠于教育事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有献身精神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日常教学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充分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思政培训,作足充分准备。总之,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能帮助理工类教师提升人文素养,而且能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上一个台阶,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出自《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作者张丽娜,孙霄麟。
上一篇: “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