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元素设置与案例分析2022-09-09 08:47:10

课程思政要求寓思政教育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之中,而且贯穿于整个课程设计和教学环节,形成二者相融相长的格局。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载体,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找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的方式,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学术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情怀和专业奉献精神等。教学过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利用小组合作、分组汇报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科研诚信、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等。尽量把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干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包括四大模块,分别是干细胞生物学概论、干细胞工程原理技术、干细胞治疗研究与临床应用以及干细胞研究前沿与展望。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十一章,前八章内容都可归到干细胞生物学概论这一模块,包括各类干细胞的详细介绍。“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涉及众多学科的前沿知识,不仅有助于思政元素的挖掘,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格局,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堂教学中要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干细胞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当中,让学生在热爱和喜欢中学习。教师在讲授干细胞研究发展史时,可将干细胞的发现起源和干细胞研究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作为重点内容介绍,将最新学科前沿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学习探索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学术创新思维。
 
此外,干细胞研究领域也涌现出了一些学术不端造假事件,从韩国的“民族英雄”黄禹锡,到日本的小保方晴子,再到美国哈佛的心脏病专家皮艾罗·安维萨。通过列举这些知名的学术造假事件,教育学生从事研究工作要实事求是,遵循严谨求实的科学原则,杜绝各种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研究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提高研究能力,拓宽学术视野,从国际视角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推动国家科技实力的发展和强大。
 
出自《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作者张丽娜,孙霄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