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及功能2022-09-09 08:50:23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官网发布完整版《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统计,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约为5.37亿(10.5%),预计至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7.84亿。糖尿病患者中以T2DM为主,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5%。T2DM的主要致病原因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受损或两者兼有,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家族史、肥胖、不良饮食及缺乏运动等。大多数T2DM患者发病年龄约为55岁,患者年龄正趋向年轻化。目前,针对T2DM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降糖类药物及外源性注入胰岛素等,存在疗效差、产生药物耐受及可能产生副作用的问题,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细胞外囊泡是一种小脂质结合小泡,能够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一部分,这些囊泡可由多种细胞释放,包括干细胞、祖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和癌细胞。EVs分为外泌体、微泡和凋亡小体3类。起初,研究者认为EVs是一种无作用的细胞碎片,后续研究发现,EVs 包含 RNA 等生物分子,因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对外泌体在各种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中作用的研究较多,且已证实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大小,由细胞主动吞吐分泌的EVs样小体,具有膜结构,包含复杂RNA和蛋白质,直径为30~150nm。1983年,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首次发现外泌体,1987年由Johnstone将其命名为“exosome”。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或体外培养时均可分泌外泌体,且天然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乳汁。外泌体可携带多种生物分子,如DNA片段、circRNA、mRNA、miRNA、功能蛋白、转录因子等,可完成细胞间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其膜结构还能表达多种抗原及抗体分子,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换,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如细胞间通讯、细胞迁移、分化、促血管新生、免疫应答、抗原提呈、肿瘤侵袭等,还可作为纳米载体装载基因或药物到达靶器官。
 
出自《外泌体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马菲菲,魏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