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SCs与神经细胞共培养体系的种类2022-09-29 08:28:09

细胞培养技术是目前体外实验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新兴理念的不断提出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细胞培养在方式和过程上均发生了质的飞跃,而共培养技术便是其中之一。共培养技术是将不同种细胞置于同一体系中进行培养,可相对真实地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环境并还原细胞在体内的性状,从而达到普通生物化学培养难以企及的效果。

目前,细胞共培养技术已深入应用于调控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维持细胞功能等研究方面,也被用于体外生理及病理模型、药物作用机制及部位、组织工程等研究热点。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且因神经再生能力有限,传统治疗往往存在局限性且疗效欠佳。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群,与神经细胞共存时,可通过形式多样的信号进行调控。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在神经受损修复过程中,MSCs对神经细胞发挥了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修复等积极作用。此外,在成熟神经细胞或神经支持细胞的诱导下,MSCs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从而发挥引导轴突再生、调节免疫、促进再生的作用。共培养技术为研究MSCs和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关系提供了细胞学的支撑。
 
共培养体系中的细胞主要包括MSCs、神经细胞和神经支持细胞。MSCs来源广泛,一般可通过原代培养获得。在各种来源的 MSCs 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使用最为常见,脂肪、脐带、胎盘、胚胎、扁桃体来源的MSCs也有所涉及,亦有使用牙髓干细胞的报道。这几种干细胞的提取部位虽然存在差异,但在促进神经恢复方面却展示了相似的能力。用于共培养的神经细胞主要包括大脑海马神经元、脊髓背根节神经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等中枢神经细胞,以及螺旋韧带成纤维细胞等外周神经细胞。而研究涉及的神经支持细胞则包括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嗅鞘细胞等,可通过动物解剖提取、酶解离、稀释培养获得。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细胞共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刘鸣一,张滋彬,时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