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疗法在前列腺癌治疗的作用2022-11-11 09:23:34

间充质干细胞可成为选择性输送细胞毒性药物或者治疗基因的载体。有研究将携带scFv-Fdt-tBid片段的腺病毒转染至间充质干细胞构建产生和递送scFv-Fdt-tBid(一种新型的γ-精蛋白靶向免疫促凋亡分子),这种工程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将归巢于肿瘤部位并释放融合蛋白以诱导γ-精蛋白阳性的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且无毒副作用。
由E1A/B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包装的条件复制型溶瘤腺病毒在小鼠皮下异种移植人前列腺癌模型中显示出肿瘤倾向性,在肿瘤内扩散良好,可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载有sTRAIL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诱导活性,并且与AKT抑制剂联合应用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转移。

这些结果表明,通过间充质干细胞输送治疗药物或治疗基因是前列腺癌(尤其是晚期前列腺癌)的潜在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从多种组织中获取,但是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功能上可能会有不同。来源于胎儿泌尿生殖窦及成人正常前列腺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但是不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有研究比较了前列腺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间的差异发现,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前列腺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能力明显更强,细胞活性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其SDF-1、CXCR4、VEGF 的表达更高,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前列腺癌的条件培养基中表型发生改变(如促炎因子分泌增加、功能活性改变和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化学吸引) ,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移到正常生长介质中培养,其迁移和增殖能力受到可逆性抑制,因此前列腺癌细胞可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向“激活”转变。由此可见,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的微环境中可能被诱导出不同的功能,并且其功能可随微环境的改变发生可逆变化。因此,在选择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药物载体时,需要考虑其来源问题及其功能变化情况,这使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药物载体受到限制,找到向前列腺癌组织趋化性强且功能稳定的可复制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临床面临的巨大问题。此外,将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药物或治疗基因载体的具体作用方式(如是否通过外泌体的旁分泌方式)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深入探讨。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在前列腺癌进展及治疗中的作用》作者丁永强,云志中,马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