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F5A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022-11-29 08:44:33
已有不少研究发现,构成U2 snRNP复合体的剪接因子3B亚单位具有非剪接体相关功能调控作用,在稳定PAF1C结构、控制RNA聚合酶Ⅱ在多潜能位点上的延长及胚胎干细胞多潜能性、参与DNA损伤修复和与组蛋白直接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组织中的几乎所有细胞类型,这一特性依赖各种调节因子的维持,其中最核心的多潜能转录调节因子是Oct4、Sox2和Nanog等。PAF1C是决定RNA聚合酶II功能和组蛋白修饰沉积的关键因子,可调控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和发育。现已表明,PHF5A可通过稳定PAF1C结构稳定性及控制RNA聚合酶Ⅱ在多潜能位点上的延长来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相反,沉默PHF5A后,通过质谱分析及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PHF5A与PAF1C亚单位失去相互作用,导致PAF1C亚单位结构稳定性下降、结合Nanog等多潜能基因的功能丧失。此外,敲减PHF5A还可导致PAF1C靶基因转录延长相关的组蛋白修饰标志物的表达及多潜能基因的转录发生障碍,如H2BK120泛素化增强而H3K79甲基化减弱。
通过对比多潜能胚胎干细胞和已分化的细胞中PHF5A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差异,发现多潜能胚胎干细胞中PHF5A无论在基因还是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但随着细胞不断分化,其表达水平迅速下调;沉默PHF5A后,与干性维持有关的基因呈现下调趋势,而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则上调。另外,PHF5A沉默还可造成多潜能基因的RNA-Pol Ⅱ近端启动子的停顿及延伸障碍从而促进细胞分化。以上结果提示,PHF5A在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细胞重编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PHD-finger样结构超家族成员,PHF5A还被发现可能是一种染色质相关蛋白,参与染色质重塑。在小鼠B细胞上,Phf5a可通过保持染色质完整性来调节非同源末端连接依赖的DNA修复,进而产生最佳的DNA损伤反应,其机制可能是Phf5a参与稳定组蛋白p400伴侣复合体,反过来又促进了组蛋白H2A异构体如H2AX和H2A.Z的沉积,这对早期DNA损伤反应及非同源末端连接至关重要。
出自《恶性肿瘤新靶标PHF5A的研究现状及治疗展望》作者李曼,程倩倩,王效静。
上一篇: PHF5A参与的剪接体相关功能调控
下一篇: 作为原癌基因/蛋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