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CS外泌体是细胞内胚体膜形成细胞内多泡体2023-01-05 08:34:45

临床上常见各种慢性创面,包括压疮、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性溃疡等。研究表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可能与高龄、血供不足、细菌定植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创面通常会在炎症阶段停滞和/或经历增殖期受损。长期的治疗及病情的反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亦使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如Nourian等研究肯定了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尤其是糖尿病足溃疡。但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价格昂贵、耗时长,且有免疫排斥反应、违反伦理、致癌等风险。外泌体是MSC释放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直径约30nm到160nm;其可以携带转录因子和遗传物质,起到在细胞间通讯及调节受体细胞的分子活性的作用,进而发挥如干细胞促进创面修复的功能,同时还可规避干细胞移植的风险。

MCS外泌体是由细胞内胚体膜形成细胞内多泡体,与溶酶体或自噬体融合,或与细胞膜融合以释放出细胞外。其具有双层脂质膜结构,含有蛋白质、miRNA、mRNA和脂质等成分。外泌体含有融合相关蛋白(gtp酶、膜联蛋白、鞭毛蛋白和Rab蛋白)、在膜表面表达特异性的蛋白、粘附分子、热休克蛋白(热休克同源蛋白70和热休克蛋白90)等,参与外泌体的结构、合成与融合。
 
根据外泌体的理化特性,可通过多种方法提取纯化,包括超速离心法、基于聚乙二醇的沉淀法、免疫亲和捕获法、微流体法和尺寸排阻色谱法。UC将外泌体与细胞、碎片、凋亡小体以及大囊泡分离,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是目前最常用的办法。SEC允许更大体积的物质通过,因此在外泌体颗粒回收率方面优于UC,但其成本偏高。鉴定外泌体主要有两种方法,包括大小测量和蛋白质标记物检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等工具可测量外泌体的大小,其中TEM能更清晰的观察外泌体的形态,是最常用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流式细胞技术可用于测定膜表面表达特异性的蛋白从而来鉴定外泌体。
 
出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作者黄鑫,颜玺,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