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肠道在调节全身脂质稳态方面起作用2023-01-11 08:49:02

蛋白质、多肽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其在小肠部位的吸收方式,与小肠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中蕴含的机制机理许多都还处于未知或不完全清晰的状态,肠类器官模型将会是引导研究者们解开疑问的又一绝佳手段。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部位,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微粒,再通过脂肪酶的作用被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通过饮食中脂肪的吸收,以及肠促胰岛素激素和免疫介质的分泌,肠道在调节全身脂质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Jung等通过肠类器官模型,证明了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丙酸)可以促进肠道类器官的发育,且短链脂肪酸对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具有重要作用。在Semir等的研究中,小鼠肠道类器官暴露于棕榈酸中,有利于肠类器官的增殖分化。这两项研究均表明可通过肠类器官的增殖和生长状态研究不同脂肪酸对肠道的影响。肠道可合成一种特殊脂蛋白,即乳糜微粒,含有膳食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以及结构和功能性载脂蛋白,是代谢疾病的关键调节因子。Jattan等利用小鼠肠类器官模型证明了饮食脂肪吸收的肠道机制,发现了肠道中载脂蛋白C-Ⅲ的过表达导致小肠分泌更小、密度更小的乳糜微粒,减少TAG的分泌。Li等同样利用了肠类器官技术研究了饮食中脂质吸收和脂蛋白分泌的肠道机制。这两项研究证明了肠类器官可用于阐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背后的肠道机制,包括组织特异性载脂蛋白功能。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随着肠类器官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已经逐渐从仅探究脂肪对肠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到不同脂肪及其衍生物的吸收机制以及对相关疾病产生影响的原理。由此说明,肠类器官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相信在不久之后,肠类器官在脂肪吸收特性研究这一领域将得到更加普遍的应用。
 
出自《肠类器官应用于营养素吸收的研究进展》作者彭雅萱,段盛林,杨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