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类器官模型揭示铜代谢紊乱引发威尔逊病2023-01-11 08:55:13
Seiwert等评估了血红素铁在小鼠肠道类器官中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作用,揭示了血红素铁可促进一些活性氧的形成,并诱导DNA损伤,降低细胞活性。威尔逊病是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铜失衡疾病,Pierson等表征了ATP7B在小鼠肠类器官和组织中的作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 X射线荧光用于表征组织中ATP7B和Cu的分布,结果表明,ATP7B沿十二指肠隐窝-绒毛轴维持Cu梯度,并缓冲肠上皮细胞质中的Cu含量。该研究利用肠道类器官模型揭示了铜代谢紊乱引发威尔逊病的机制。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在体内无法自行产生、合成,必须由外界环境供给。适量的摄入矿物质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摄入过量或不足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机体的不适,甚至引发疾病。目前,采用体外模型评估矿物质的利用和运输机制仍然存在局限性,如难以准确定量营养素当量、单一细胞模型无法满足研究设计要求等,类器官技术的出现为评价营养环境中矿物吸收代谢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的模型。
胃肠道的肠上皮不断更新以吸收营养,并为身体提供外部保护。除了以上提到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以及维生素这些常见营养素外,肠道上皮还会不断暴露于其他化学物质和饮食成分包括植物活性成分、食品添加剂等中,因此研究不同成分对肠类器官的生长速率、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以及不同成分的吸收机制甚至对调控某些激素的影响至关重要。植物活性成分是指植物体内除水分、糖类、蛋白质类、脂肪类等必要物质外的一类对人或其他生物具有一定生理促进作用的物质,其中还包括一些次级代谢产物。
出自《肠类器官应用于营养素吸收的研究进展》作者彭雅萱,段盛林,杨宗玲.
上一篇: 维生素D3可预防直肠癌提供了依据
下一篇: 移植细胞具有潜在致瘤性与致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