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MSCs在临床试验中被用于治疗肝移植患者2023-01-29 08:56:36
Zhang等将同种异体UC-MSCs通过外周静脉多次输注到12例肝移植后缺血型胆道病变患者体内,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治疗组未观察到明显的MSCs相关不良事件,并且治疗组的肝功能和短期存活率都有所提高。此课题组后续将UC-MSCs通过静脉输注到11例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受者体内,评估在ABO-iLT中使用MSCs替代利妥昔单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为期两年的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的MSCs相关不良事件;在降低急性排斥发生率方面,MSCs治疗产生了与利妥昔单抗相当、甚至更好的结果; MSCs组的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率显著降低。但是,两组患者2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这两项研究提示了MSCs的短期疗效。与之类似,Shi等也评估了同种异体UCMSCs对治疗急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的肝移植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可行性。此研究发现在经静脉给予UC-MSCs后4周,Tregs百分比和Treg/Th17比率显著增加; 相比之下,Th17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表明MSCs可能通过对T细胞亚群的免疫抑制来发挥治疗作用。除UC-MSCs外,BM-MSCs也在临床试验中被用于治疗肝移植患者。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20例肝移植患者被1∶1随机分配为细胞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胞治疗组在移植前经静脉接受单次同种异体BM-MSCs移植。随访一年,细胞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输注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治疗组循环Treg细胞和耐受性NK细胞亚群在CD56brightNK细胞中的比例比基线略有增加,但移植物功能和存活率并未明显提高。类似地,Detry等也将同种异体BM-MSCs经静脉单次输注在10例肝移植患者体内并随访一年,MSCs输注后并未出现器官功能的损害,但是总体排斥率或移植物存活率没有差异。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周嘉航,陈鋆瑶,曹红翠.
下一篇: MSCs的体内肝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