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CD的降阶梯疗法2023-01-31 08:53:59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倾向于环境、饮食、微生物作用于遗传易感的宿主触发异常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肠道慢性炎症。目前认为,IBD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包括:微生物失调及肠道通透性增加,使激活的吞噬细胞分泌更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肠道淋巴组织中的CD4+T细胞分化为能进入循环并聚集于肠道组织促进炎性反应的Th1和Th17细胞。IBD尚无法根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炎症活动、维持缓解、降低复发率及手术率。相对于5-氨基水杨酸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传统药物,生物制剂因其更为明确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而成为IBD的主流治疗方法。生物制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CD的降阶梯疗法,2020年美国胃肠病协会相关指南也建议中至重度活动性UC成年患者尽早使用生物制剂。随着个体精准治疗的推进,其他新型治疗方法如小分子药物、粪菌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吸附等也在逐渐探索中。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23、白细胞黏附因子等表达升高常见于IBD疾病活动期,阻断以上细胞因子可有效阻止下游炎性反应以及白细胞趋化运动导致的肠黏膜损伤。靶向TNF-α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将近25年,目前用于IBD的抗TNF-α的单抗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以及戈利木单抗和赛妥珠单抗。2019英国胃肠病学推荐的抗TNF-α抗体适应证包括:需要大剂量美沙拉嗪维持治疗或过去1年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皮质醇疗程的UC、难治性UC、免疫调节剂治疗无效的CD、非肛周瘘管性CD、复杂肛瘘的CD、CD肠切除术后。抗TNF-α抗体提高了IBD的临床缓解率,降低了疾病活动度和手术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作为第一种获批上市的抗TNF-α抗体,IFX可用于CD和UC的治疗,起效较快,诱导和维持缓解效果显著,被2020年美国胃肠病协会指南推荐为挽救急性重症UC的一线药物。
出自《炎症性肠病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者陈晓芬,陈钰涵,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