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NK在血液肿瘤的应用进一步研究2023-02-03 08:27:50
NK细胞占脐带血淋巴细胞的15%~30%,显著高于外周血。CB-NK功能不成熟,分泌穿孔素、颗粒酶、干扰素-γ及表达FasL的水平低,与PB-NK相比表型不成熟,KIR等激活性受体表达较低,NKG2A等抑制性受体表达较高。因此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低于PB-NK,但是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两者具有相同的分泌功能和抗肿瘤作用。脐带血中T细胞多处于不成熟阶段,且数量较少,异体输注GVHD发生率要低得多。因其单倍体特性,便于选择错配供体以增强杀伤作用。Liu等构建的CD19-CAR-UBNK已进行临床试验并报告了结果。多能干细胞源性NK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来源。目前研究多采用hESC或iP-SC细胞系诱导分化NK细胞。干细胞诱导分化的NK细胞异质性低,利于标准化生产。Woll等研究发现,hESC细胞系分化的NK细胞较脐带血源性的NK细胞在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更好。
iPSC是通过体细胞重编程转变而来的多能干细胞。杜为等通过比较PB-NK、CB-iPSCs-NK和CB-NK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三者对K562和 Raji细胞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杀伤Raji细胞实验中PB-NK效果更好。Li等研究发现CAR-iPSCNK在体内外对卵巢癌均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在小鼠体内实验中与表达活化T细胞的CAR结构的CAR-T抗肿瘤作用相似,但毒性更小。干细胞源性CAR-NK在血液肿瘤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出自《CAR-NK细胞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作者刘洪秀, 韩艳秋.
上一篇: NK-92的研究及应用最为广泛
下一篇: NK细胞治疗高危淋巴恶性肿瘤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