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DSCs的生物学特性2023-02-13 08:53:36

周围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创伤性损伤类型之一,常见于意外事故和医源性损伤。在发达国家每年的发病率是13 ~ 23/10万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更高,全世界超过50万人患有PIN。对于长段神经缺损,目前治疗的金标准是自体神经移植,但由于供体组织稀少和供区神经缺损、继发的神经瘤形成及痛性周围神经病等不足,预后常常不理想。因此,寻找其他的替代方法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关于 PIN后神经再生的研究中,干细胞治疗是热点,施万细胞在PIN修复中起关键作用,但因为获取和扩增施万细胞较为困难,因此,研究者开始寻找其他可以转化为施万细胞的干细胞。

目前研究较多的干细胞来源有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等,但由于获取细胞的侵入性、来源不足、预后不满意和易于形成神经瘤等缺陷促使对更可靠的干细胞来源的研究。研究发现肌源性干细胞对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移植MDSCs的疗效显著,无论在轴突数量上还是功能的恢复上,且该方法较为安全。肌肉组织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提示用MDSCs修复PIN具有可行性。MDSCs的生物学特性、细胞分类及作用、分离培养和诱导的方法及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相关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加快其临床应用。
 
MDSCs具有持久的自我更新和多胚层分化能力,不仅可分化为中胚层的肌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造血细胞,还可分化为外胚层的神经细胞。与其他成人干细胞相比,MDSCs的多能分化特性受年龄的影响较小。MDSCs能高表达抗氧化剂并能在氧化和低氧应激下存活。MDSCs具有免疫豁免的特性,移植人MDSCs后,在急性炎症反应过后数周仍能检测到供体细胞并且损伤神经仍可以功能性再生,这些证据支持人MDSCs具有免疫豁免的特性,它们在正常小鼠和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中以相似的方式生存、分裂和参与伤口愈合,说明移植MDSCs不需要免疫抑制。神经轴突离断后常会形成神经瘤,而在移植人MDSCs18个月后,在损伤处仍未发现神经瘤形成,并且可以减少纤维化,这有利于内源性祖细胞渗入损伤区并早期建立有效的神经再支配。
 
出自《肌源性干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斌,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