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上调参与神经元生长和信号转导的基因2023-02-14 08:37:33

MDSCs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释放刺激因子诱导内源性轴突生长,这是通过对来自宿主的髓鞘化施万细胞的募集作用实现的,因此移植 MDSCs促进神经修复的机制不仅包括供体细胞的直接分化,也包括通过旁分泌作用触发受体干细胞对信号的反应,募集受体细胞如祖细胞和施万细胞到损伤处并增殖、分化从而支持神经再生。MDSCs可能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免疫抑制分子促进成熟和功能性的神经元的形成和NMJ的形成,在MDSCs移植后12周内的神经数量/功能的恢复(75%~100%)中,旁分泌作用的贡献占60%~80%,因此,阐明MDSCs的旁分泌作用也许会为治疗神经肌肉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MDSCs可以表达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如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神经产生保护性作用,减轻神经损伤所致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上调参与神经元生长和信号转导的基因Xun等研究发现诱导的MDSCs显著上调6种促进施万细胞生髓鞘和神经元生长的基因,如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4、细胞黏附分子4等。
 
不同机制之间相互影响,最终肢体的功能恢复也是归功于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如MDSCs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BDNF的分泌,而BDNF 反过来又能促进MDSCs分化为神经细胞,MDSCs通过旁分泌作用分泌VEGF,而VEGF又通过募集宿主细胞促进血管再生。综上所述,对于治疗PIN,MDSCs移植是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具有对宿主的功能影响和创伤性较小等优点,但由于分离、培养方法和诱导介质的不同,很难比较不同来源的MDSCs的神经可塑性,因此明确最佳的细胞来源、分离、培养和诱导方法将能促进 MDSCs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的应用,另外对MDSCs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机制的阐明仍有待对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出自《肌源性干细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斌,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