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Cs与PRF对皮肤软组织创伤的有治疗价值2023-03-28 10:41:17
放射治疗是肿瘤的关键治疗方式之一,费用相对低廉,占癌症患者治疗总费用的5%左右。但高达85%的放射性治疗患者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放射部位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红斑、水肿、溃疡等副作用会增加癌症患者的痛苦,并阻碍病情的控制。现有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外用药物是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如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各类消炎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以及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的外敷中药制剂。物理方法常见有激光治疗,其具有扩张局部血管,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但是对于皮肤出现溃疡、出血或坏死的严重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或是慢性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所形成的瘢痕而言,传统方式只能改善症状,在减少瘢痕纤维化、防治局部功能缺陷方面作用不佳。因此,临床上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治疗策略。
脂肪干细胞作为一种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增殖分化成所需细胞,介导组织修复,替代受损细胞,也可通过旁分泌激活血管再生,并能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与骨髓干细胞相比,ADSCs来源丰富,获取简单方便,对机体损伤小,提取细胞率更高,脂肪中的ADSCs产量可达到同等体积中骨髓干细胞的100~500倍。并且ADSCs能够明显增加创面的真皮毛细血管密度,提高创面的血供和肉芽率,因此,其长期成为组织修复与再生重建领域的研究热点。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作为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在2001年被第一次提出,它的制备无需化学试剂,减少了过敏反应的风险,是一种完全自体生物材料。PRF能模拟伤口愈合的生理过程,释放出高浓度生长因子,从而促进组织愈合与血管形成,使其在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免疫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DSCs与PRF均对皮肤软组织创伤的有治疗价值,ADSCs具备再生修复的种子细胞,PRF可提供营养皮肤组织的细胞因子,因此,两者在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中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出自《脂肪干细胞及细胞因子在皮肤放射性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宁艳,甘慧敏,黄东琳.
上一篇: 运动改善细胞信号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