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的药物负载方法和基因修饰方法2023-04-06 08:41:47
干细胞对于小分子药物的直接装载有赖于细胞自身的吞噬能力,且常见于抗肿瘤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的装载和递送中,例如紫杉醇、吉西他滨和多柔比星等。由于此类药物的细胞毒性,装载至干细胞后,对干细胞自身具有一定毒性,易影响干细胞的递送效率。同时,干细胞吞噬能力较弱,直接装载的药物装载量较低,且干细胞进入循环系统中后,因细胞内外药物浓度差异而致使药物快速外泄。因此,研究者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预先制成含药纳米粒或者无毒性前药,作为细胞内药物库并通过内吞途径被干细胞摄取并实现持续释放或控制释放,降低细胞毒性,提升载药量和减少药物外泄。干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生理条件或病理条件下均对神经的发育及分化起到重要作用。当脑部发生缺血损伤时,移植的干细胞可分泌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保护神经细胞和促进血管新生,调节神经结构重建,恢复损伤组织功能。天然干细胞的分泌能力有限,且受到疾病微环境的影响,移植的干细胞存活率较低。因此,可以利用基因修饰的方法增加移植干细胞的表达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此外,干细胞的增殖活性较低,同时自身摄取能力不理想且对微环境比较敏感,干细胞的基因修饰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已有多种方法实现了对干细胞的基因修饰,包括病毒介导的修饰方法,物理导入方法和化学转染方法等。
病毒介导的干细胞基因修饰方法是目前较为常见且研究较广泛的一种基因修饰方法,可用作基因载体的病毒有慢病毒、腺病毒相关病毒、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等。
出自《干细胞作为基因载体靶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吴宏辉,高建青。
上一篇: 干细胞的炎症归巢能力及靶向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