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有抗炎作用2023-05-23 08:47:41

肝癌是常见的、致死率高的肝脏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癌约占所有肝癌病例的80%以上。2020年近一半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在我国。尽管近年来化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但肝癌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大多为中晚期,且预后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平均存活时间。因此继续开发特异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对晚期肝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层膜结构的40一150nxn盘状小囊泡川,携带有蛋白、核酸等内容物,参与细胞间通讯、肿瘤微环境形成以及多种肿瘤的进程。不同来源外泌体具有异质性,呈现不同功能。如来源肝癌患者血清外泌体因含特异蛋白质或nRNA7117等具有潜在肝癌诊断能力;M1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改善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增强癌症疫苗Trp2的作用,而源自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有抗炎作用,下调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生长;树突状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引起HCC小鼠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存活率。研究证实不同细胞、血清以及血浆衍生的外泌体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有些外泌体可作为潜在肝癌诊断标志物和治疗剂。因此,对不同来源外泌体在肝癌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综述,以期为开发基于外泌体的肝癌诊断与治疗新策略提供参考。
 
尽管肝癌的新治疗方案不断涌现,但如何提高肝癌早期诊断水平及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一直是待解决的难题。外泌体展现的优势为肝癌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外泌体应用临床肝癌诊断治疗还面临多个问题:①肝癌患者不同细胞或体液来源外泌体成分是有差异的,须进一步筛选与确定高特异性的用于肝癌诊断治疗的外泌体;②肝癌相关外泌体的作用机制及其信号通路尚不明确;③暂未构建规模化制备、提纯及保存外泌体的方法;④目前外泌体用于肝癌诊断治疗研究多停留在细胞和动物层面,还需要足够的临床实践确证。
 
出自《不同来源外泌体在肝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任展志,麻瑶瑶,石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