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及其生物学特性2023-05-24 08:31:52
MSC最早发现于豚鼠的骨髓中,可以诱导成骨,并且能够支持造血。随后的研究发现MSC广泛存在于骨髓、脐带血、胎盘、脂肪以及牙髓等组织中。在体外,MSC以贴壁的形式进行增殖,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表达CD73, CD90, CD105,几乎不表达CD34, CD45, CDl1b, CD19及人类白细胞抗原-DRoMSC可以定向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同时还可以调控造血、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重建免疫稳态等。MSC具有强大的免疫调控活性,可以在微环境中与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控免疫平衡。既往的研究证实MSC主要通过细胞间接触、分泌可溶性因子及胞外囊泡等方式发挥免疫调控作用:抑制T细胞增殖、抑制Thl和Th17的分化,诱导Treg的产生;调节B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抗体产生的能力,诱导Breg产生;下调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活化,诱导M1型促炎巨噬细胞向M2型抗炎巨噬细胞极化。正是由于MSC多维度、多靶点的免疫调控功能,MSC成为了防治cGVHD重要候选细胞。自2004年Le Blan。团队首次使用半相合的MSC成功治疗了1例严重的激素难治性,大量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实了MSC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使用MSC预防或治疗GVHD的临床试验超过60项;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先后批准MSC作为上市药物来治疗。
cGVHD作为难治性疾病,预防其发生显得尤为重要,MSC是否可以作为GVHD预防策略备受关注,多项临床研究应运而生。2011年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造血十细胞移植前24h内输注MSC可以降低。GAD的发生率;随后两项儿童。GAD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MSC与脐带血共移植组中均无患者发生cGVHD,而对照组中则分别有17%和10%的患者发展为。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防治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进展与挑战》作者鲍颖颖,陈小虏.
上一篇: cGVHD及其发病机制
下一篇: MSC预防cGVHD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