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乳腺类器官与肿瘤的机制研究2021-10-25 09:15:52

除了药敏检测以外,乳腺类器官也被用来进行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研究。DEKKERS等获取正常乳腺组织上皮,并进行长期培养与扩增,借助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靶向敲除乳腺癌相关抑癌基因P53、PTEN、RB1、NF1,借此可以清楚地评估单个基因突变的致瘤能力。乳腺类器官突变成乳腺癌类器官,重述了肿瘤发生过程。这些突变的类器官形成 ER 阳性的肿瘤,能在体外长期培养; 把它们移植到小鼠体内,经验证1/6 小鼠发生了P53/PTEN/RB1 突变,3/6发生了P53/PTEN/RB1/NF1 突变,并且这些突变的类器官对内分泌治疗或化疗均有反应。

该研究证实至少3个抑癌基因必须失活才能发生癌变,增加了对乳腺肿瘤发生过程中关键驱动因素的认识。剪接因子的错误调控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标志,PARK等利用乳腺类器官分析其致癌功能,他们发现50%的乳腺肿瘤至少有1个SR蛋白家族成员的改变,通过上调SRSF4,SRSF6 或 TRA2β这3种剪接因子,破坏了乳腺腺泡的形成,并能促进乳腺细胞增殖和侵袭。CHEUNG等通过培养乳腺癌类器官发现表达CK14 和 P63 的细胞是入侵发生最早的细胞,同时发现原乳腺癌组织在入侵边界处高表达CK14。将敲除CK14的乳腺癌类器官移植到小鼠体内发现该肿瘤失去了侵袭性,证明该入侵行为是由一群基底样的上皮细胞所“领导”起始的,该研究为研究乳腺癌转移的起始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对乳腺癌机制的研究比较缺乏,如果乳腺癌类器官技术能够进一步推广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识别新的癌症驱动基因和新的药物靶点,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乳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耐药的机制。
 
出自《乳腺癌类器官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作者焦慧,张一宁,宋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