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模式的研究2021-10-27 09:01:39
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包括手术治疗和新辅助放化疗等,与单独手术相比,这些模式确实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约25%的患者对新辅助放化疗完全反应,也有约20%的患者对新辅助放化疗没有反应,目前有学者正在研究,对于化疗完全反应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是否必要。因此,制定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类器官模型为实施个体化医疗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平台,其可以作为包括化疗剂在内的高通量药物测试模型。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胃癌和结直肠癌领域利用类器官进行了药物筛选。Vlachogiannis等利用源自胆管癌、肠癌或胃癌患者的活组织样本的类器官进行药物试验,并与临床试验中的患者比较,发现类器官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提出源自患者样本的类器官具有一定的疗效预测能力。Pauli等以结肠癌类器官为平台,结合肿瘤基因组测序数据,探究了靶向药物和联合用药的效果。在食管癌类器官药物治疗研究中,Li等评估了10个患者来源的食管腺癌类器官用于药物检测的优势,测试了该类器官对24种抗癌化合物的敏感性,测试效果与临床体内反应情况一致,并提出开发有效精准治疗必要性的思考。
因此,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具有一定的药物选择和疗效预测能力,有望利用该平台预测不同患者的药物反应并展开个体化治疗。但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如类器官和原发肿瘤生长微环境的客观差异导致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不同,以及肿瘤治疗中的耐药性等,提示我们在未来的应用中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出自《类器官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作者李春震,朱勃睿,赵铁军。
上一篇: 类器官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概况
下一篇: 肿瘤类器官生物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