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细胞膜信号通路广泛地应用于成骨研究2023-11-09 09:04:36
Zhang等通过腺病毒载体建立了高表达Parkin(泛素连接酶)的BMSC膜片,发现表达高含量Parkin的膜片可增加成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通过自噬信号的上调,加速大鼠胫骨骨折愈合。Dang等将BMSC膜片与纳米微粒相结合构建无支架干细胞构建体,并将其植入大鼠临界大小的颅骨缺损模型中。该微粒以明胶与羟基磷灰石为载体,能够早期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 以诱导软骨形成,并以更持续的方式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2 以促进软骨内成骨。为了避免局部骨组织自体干细胞的干扰,Zhang等在免疫缺陷小鼠异位移植的模型中植入了由含金纳米颗粒的成骨诱导培养液收获的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金纳米颗粒能够明显提高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的成骨能力,促进成骨分化和基质矿化。此外,调节细胞膜信号通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成骨研究。He等证实磁性氧化石墨烯在低浓度下具有生物相容性,且可能通过Wnt/β联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显著促进BMSC膜片的成骨分化。在另一项研究中,Tian等发现Jagged1蛋白介导的Notch激活可以克服高密度细胞膜片培养引起的干细胞老化,并增强体内细胞片的成骨能力。在骨缺损修复中,血管生成不足是组织工程中修复大块骨缺损的难题之一。细胞膜片技术为血管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因为该技术可以保留对血管生成至关重要的完整的细胞外基质。近年来,研究者主要通过不同细胞共培养来促进细胞膜片血管化。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可以为BMSC的成骨分化提供局部微环境,而EPC与BMSC的结合不仅在体外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并在体内通过支持骨再生促进骨愈合。此外,ADSC因较BMSC来源更广泛、更方便获取。
出自《干细胞膜片在骨与软骨修复中的应用》作者马宏,邢飞,项舟.
上一篇: 干细胞膜片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