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肠道干细胞是CRC的起源细胞2023-11-16 08:46:52

腹泻时这种平衡被打破,液体的分泌量超过吸收量,导致粪便中水分增加。志贺菌、沙氏菌、耶尔森菌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肠道时,会侵入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破坏表面上皮细胞并引起炎症,诱发腹泻。同时,肠上皮的渗透作用、主动分泌、渗出和运动改变也会导致腹泻。因此,肠上皮屏障受损是腹泻易感的重要原因之一。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3种癌症之一,临床症状主要有便秘、便血、食欲不振、疲倦、体重减轻等,与其他癌症相似,可侵袭或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近年来我国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2020年我国有超过55万人被确诊为CRC,占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

目前CR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晰,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代谢功能障碍、免疫和炎症因子、微生物组成和肠道屏障完整性破坏在CRC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肠上皮屏障稳态失调是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肠屏障完整性破坏可能会增加结肠细胞对结肠环境毒素的暴露,从而增强结肠上皮细胞的炎症和氧化应激,诱导上皮细胞过度修复,引发CRC。此外,研究发现肠道干细胞是CRC的起源细胞,ISC异常增殖也可引起肠道肿瘤发生。因此,肠上皮屏障功能异常是引起肠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探讨肠上皮发育调节机制对CRC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肠上皮是哺乳动物中更新最快的组织之一,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肠上皮的隐窝⁃绒毛结构以及丰富的细胞组成是其维持机体稳态并对外来刺激做出反应的基础。肠上皮表面由数百万个特殊结构组成:小肠中的隐窝⁃绒毛单位或大肠中的隐窝单位,由IEC单层紧密有序排列并折叠形成。隐窝⁃绒毛结构促进了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绒毛是指状突起,伸入管腔以增加表面积进而促进营养吸收,并含有功能性非分裂细胞。绒毛长度从近端十二指肠的1.5mm以上逐渐减少到远端回肠的0.5mm。隐窝是围绕绒毛基部的上皮内陷,是细胞增殖的场所。在小肠中,每个肠绒毛都被至少6个隐窝包围,这些隐窝容纳专门的干细胞和祖细胞群,这些细胞自我更新以维持上皮功能。
 
出自《肠上皮发育稳态及其调节信号》作者姜玉莹,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