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肠道微生物的存在对肠上皮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2023-11-16 09:05:54

这些共生细菌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营养网,不仅支持它们自身的生存,还参与塑造胃肠道系统的生理环境和免疫反应。肠道微生物群被证明具有影响IEC发育的能力。与常规饲养的小鼠相比,无菌和抗生素处理的小鼠绒毛高度缩短和隐窝深度减少。此外,接触共生微生物群可促进无菌动物的肠细胞增殖。特定的细菌种类影响上皮增殖。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可以通过加速上皮增殖来保护肠上皮免受辐射损伤,相反,致病菌株,如沙门菌,可能会导致上皮细胞增殖减少。

微生物群通过微生物代谢物实现对上皮增殖的调节。这些微生物代谢物可以作为ISC生态位信号的配体,调节上皮增殖。据报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产乳酸菌能促进急性肠道炎症小鼠的ISC增殖。事实证明,乳酸刺激了ISC增殖的主要驱动因素,即Wnt信号。3⁃吲哚乙醛是另一种由乳酸杆菌产生的代谢物,它可以刺激固有层淋巴细胞分泌IL⁃22,IL⁃22刺激JAK/STAT信号以加速ISC的扩张,从而促进上皮再生以应对线粒体功能紊乱,是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基础,甚至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抗生素治疗可能会扰乱肠道细菌的组成和代谢,进而干扰上皮细胞增殖。研究表明,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联合治疗会干扰谷氨酸的代谢,谷氨酸是肠细胞的能量来源,能刺激细胞增殖,抗生素引起的谷氨酸水平降低可能导致上皮细胞增殖缺陷。以上研究说明,肠道微生物的存在对肠上皮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
 
IEC经历连续的增殖、分化步骤,最后在向上迁移到绒毛尖端的过程中失巢凋亡。在这些细胞转变过程中,IEC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反映在线粒体活性变化上。线粒体功能成为决定细胞命运以及协调细胞代谢、免疫、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线粒体信号转导伴随的新陈代谢变化有助于肠道稳态维持。
 
出自《肠上皮发育稳态及其调节信号》作者姜玉莹,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