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对防止IBD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023-11-17 08:54:48
饮食对微生物组成、肠道屏障形态功能的完整性和宿主免疫力有重要影响。改变特定食物组的摄入量可能会促进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屏障改变、免疫激活和组织损伤,并在IBD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动物模型表明,膳食血红素、饱和脂肪酸、盐、糖以及纤维不足的饮食可通过微生物群途径激活炎性细胞,如激活Th17细胞进而促进炎症。此外,其他研究发现,在食品制备过程中加入的化学物质,如抗菌添加剂、乳化剂和人造甜味剂,会增加黏液溶解细菌和内毒素,从而增加肠道通透性和肠道炎症。另外,纤维和色氨酸的摄入增加通常有助于与结肠健康相关的免疫反应。因此,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防止IBD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绝大多数遗传性、散发性和炎症相关的CRC在Wnt通路中携带突变,导致β⁃连环蛋白的核积累或直接影响β⁃连环蛋白的其他突变。此外,CRC中发现了高水平的β⁃连环蛋白和E⁃钙黏蛋白缺陷,E⁃钙黏蛋白与细胞核中的β⁃连环蛋白共定位,通过募集β⁃连环蛋白抑制β⁃连环蛋白与LEF⁃1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Wnt下游靶基因的激活,进而防止IEC过度增殖。E⁃钙黏蛋白的丢失导致细胞质中游离β⁃连环蛋白的积累,并促进其与LEF⁃1的相互作用。β⁃连环蛋白的这种异常核积累或突变进一步激活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主要包括细胞周期蛋白D1、c⁃Myc、基质金属蛋白酶⁃ 7、CD44和Axin2等,这些基因破坏上皮分化和干细胞稳态,促进上皮干细胞区异常扩张并出现肠增生,导致腺瘤性息肉和腺瘤的发生。Hippo信号是调控干细胞增殖、形态、存活、迁移、自我更新、组织稳态和器官大小的重要信号通路。
出自《肠上皮发育稳态及其调节信号》作者姜玉莹,杨硕.
上一篇: IBD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肠道菌群失调
下一篇: Notch通路与CRC的发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