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47由编码PUM1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2023-11-28 09:11:59
线粒体是所有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细胞死亡等所必需的,SCAs致病蛋白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线粒体功能,导致氧化应激增加和生物能量受损。SCA28是由AFG3L2的错义突变引起的,AFG3L2编码线粒体m-AAA蛋白酶的关键成分,研究结果显示突变小鼠的成纤维细胞显示线粒体生物能量受损、ATP合成和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线粒体网络连接和形态改变,该研究认为缓慢积累的毒性线粒体蛋白质是致病性触发事件。研究表明,在一个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的SCA2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观察到线粒体氧化应激增加、线粒体呼吸链酶和线粒体形态改变及携带突变型ATXN3的个体在临床前阶段有线粒体DNA含量的明显缺失,均提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先于疾病发作。SCAs的发病涉及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导致转录失调,包括蛋白质-DNA相互作用、乙酰化、磷酸化和RNA干扰。ATXN1是一种转录辅助因子,SCA1的致病与ATXN1和其他蛋白相互作用改变有关。SCA17的polyQ扩增发生在转录因子TATA结合蛋白内,突变TBP引起的转录活性受损可能是导致SCA17发病的主要毒性形式。SCA47由编码PUM1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PUM1属于RNA结合蛋白家族,具有调节mRNA稳定性并抑制翻译的作用,患者成纤维细胞实验表明PUM1错义突变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PUM1蛋白的水平,而PUM1靶标(包括ATXN1和E2F3)的水平增加,PUM1缺失的小鼠模型神经病理学呈进行性浦肯野细胞变性和树突树枝化的丧失,产生与SCA1小鼠相似的表型。
出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者崔子婷,杨蓉,李佳佳.
上一篇: RAN翻译的致病程度仍有待研究
下一篇: 细胞周期停滞或DNA修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