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低氧是影响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和凋亡的重要因素2023-12-05 08:39:57

由于基底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治疗皮瓣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迁移不足的缺陷,一些学者尝试采用“干细胞-基因”联合疗法来弥补。李华在大鼠皮瓣I/R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经转染VEGF165的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毛细血管数量和皮瓣存活率高于单纯间充质干细胞组。尹朝奇等研究发现转染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显著增加毛细血管数量,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LENG等在F-5基因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瓣I/R的研究中发现,转染“F-5”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组的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其它组,愈合效果更好,愈合时间更短。后来刘家明等和董政等做了同样的研究,而且所得到的结果如上述一致。上述研究表明新的“干细胞 -基因”联合疗法效果高于单纯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明显缓解了皮瓣I/R,开创了“干细胞-基因”联合治疗皮瓣I/R的先河。
 
后来一些学者还尝试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预处理,低氧是影响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和凋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低氧预处理,如刘林奇在体外实验中发现,低氧预处理脂肪来源干细胞能够分泌更多的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而促进更多的血管生成。宋慧芳等研究发现低氧预处理能够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及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她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进行低氧预处理,发现低氧预处理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通过AKT通路减轻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胡玄尝试低氧预处理脂肪干细胞的胞外囊泡,体外实验研究显示低氧预处理脂肪干细胞的胞外囊泡比未处理的脂肪干细胞外囊泡的促增殖、迁移和分化能力更强;体内实验研究显示低氧预处理脂肪干细胞胞外囊泡的VEGF分泌增多且低氧诱导因子1的表达增加,新生血管数量更多。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优势》作者何波,何志军,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