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患者的疾病生物学特征得到了临床缓解和修复2023-12-22 09:04:56

在使用Beti⁃cel基因疗法治疗β⁃地贫临床研究中,经BB305载体转导的自体CD34+干细胞被注射到经白消安清除过骨髓细胞的患者体内。在22例患者中,20例脱离了输血依赖,其中6例的年龄在12岁以下。在输血期间,患者体内的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11.7g/dL(范围为9.5~12.8g/dL)。在输注Beti⁃cel12个月后,用T87Q氨基酸替代法测定基因治疗对患者体内成人型血红蛋白(HbA)水平的影响,其中位数为8.7g/dL(范围为5.2~10.6g/dL)。其中4例患者均有与Beti⁃cel相关的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均不严重。另一项临床试验中,在对患者使用BB305载体进行体外转导自体CD34+细胞的基因治疗后,分别针对于治疗输血依赖性丘脑半球和镰状细胞病的患者长期随访研究。

有4例TDT患者和3例SCD患者参与了该研究;这7例患者的年龄在13⁃21岁之间,在进行基因治疗4.6~7.9年前接受白消安骨髓消融治疗,然后接受中位随访的时间为4.5年。在3例SCD患者中,有两名患者的疾病生物学特征得到了临床缓解和修复,第3例患者的输血频率降低。TDT患者均无输血,并且这些患者的红细胞生成障碍和铁超载得到了改善。
 
慢病毒经过不断的优化后,虽然已经减少了其恢复野生型HIV毒性的可能,但在临床上仍有感染情况发生。在一项应用BB305载体介导的自体CD34+细胞对输血依赖型β地贫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中,一名患者在1/2期研究中成功接受了Beti细胞的治疗后被诊断携带野生型HIV感染。
 
出自《慢病毒载体在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刘译泽,镡颖,朱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