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病毒样颗粒递送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3-12-22 09:16:06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合成障碍或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常见遗传性血液病。当前针对β地贫的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主要分为利用LVV将具有完整功能的β⁃血红蛋白基因添加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整合策略,以及利用LVV将特异性核酸酶递送到造血干细胞中,对β⁃珠蛋白基因进行原位修复的基因组编辑策略。提高病毒滴度与转导效率、降低脱靶率及推进临床试验是这两种策略的主要研究方向。

病毒样颗粒递送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由于有受体介导,病毒样颗粒递送技术可以选择性地转移到大部分目的细胞。 对比与传统基因编辑递送方式如电转、纳米颗粒等方法,病毒样颗粒递送技术具有容易制备、特异性高和所需蛋白浓度低等特点。 这种方法可以将可编辑的细胞类型扩展到临床上相关的未分裂细胞,例如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
载体shmiR是一种新开发的通过激活胎儿血红蛋白来治疗β地贫的LVV。成人体内的胎儿血红蛋白表达会受到BCL11A和γ珠蛋白阻遏物ZNF410的抑制。载体shmiR可以表达两种抑制物,同时靶向抑制BCL11A和ZNF410的表达,进而重新激活胎儿血红蛋白,达到治疗β地贫的目的。
 
目前,基因整合策略已经在国际上进行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已有多名患者脱离了输血依赖。 但其高昂的治疗成本仍然是该策略推广的重要障碍,增加LVV的滴度和转导效率是降低成本方向之一。基因编辑策略是基于高度特异性核酸酶发展兴起的治疗策略。其转导效率强,毒性小的特点非常适合应用于临床。值得一提的是,基于LVV开发而来的病毒样颗粒虽然近年才被用于基因编辑,但它保证转导效率、降低脱靶率和免疫风险的特点极具治疗β地贫的优势,应用前景可期。 因此LVV治疗β地贫的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出自《慢病毒载体在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刘译泽,镡颖,朱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