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EPCs在PA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存在争议2024-01-16 08:35:45

肺动脉高压是指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0mmHg,肺血管阻力≥3Woodunits的临床综合征。PAH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肺动脉内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内膜细胞外基质沉积,中膜纤维化导致的肺血管重塑,从而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右心功能下降,最终引起死亡。组织驻留及循环干/祖细胞通过迁移至目标血管,分化成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的血管细胞进而参与肺血管重塑过程。因而,明确干/祖细胞在PAH肺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有助于为PAH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就各类干/祖细胞在PAH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治疗价值进行综述。

Asahara等于1997年通过磁珠分选细胞表面抗原CD34阳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细胞,首次分离培养出EPCs。最初认为EPC起源于骨髓,募集至外周循环。然而近期研究发现,骨髓移植患者外周血分离的晚期EPC基因型与骨髓受者表型一致,提示晚期EPCs可能有部分起源于血管壁龛.根据分离培养时间长短将EPCs分为两种亚群:早期EPCs(小于2周)及晚期EPCs(大于2周)。早期EPCs呈纺锤形,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14、CD45;晚期EPCs呈鹅卵石样,表达内皮标志物CD31、VEcadherin,而CD14、CD45阴性表达。
 
目前关于EPCs在PA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作用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发现循环EPCs数量随着mPAP增加而减少;肺组织内EPCs数量随着mPAP升高而增加,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疾病的加重更多的EPCs代偿性的招募于受损血管参与内膜修复,导致外周循环EPCs消耗,肺组织内EPCs增加。分离PAH患者的晚期EPCs进行功能研究表明,位于肺血管重塑区及丛状病变区域的EPCs存在过度增殖、血管形成功能受损和骨形成蛋白受体2信号突变。
 
出自《干/祖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作者陈玲 何梦钰 张甲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