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s群体具有高度异质性有关2024-01-16 08:37:41
移植骨髓源性EPCs可预防野百合碱诱导的PAH,降低右心室收缩压,改善右心室肥大,保护肺毛细血管连续性,维持肺微血管结构。移植外周血源性EPCs可改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动物右心室功能,提高右心室毛细血管密度。体外实验发现,大鼠外周血源性EPCs外泌体可抑制缺氧诱导的PASMCs增殖、迁移,促进凋亡,具有治疗PAH的潜力。此外,目前认为EPCs移植联合药物或基因修饰对PAH的疗效优于单纯移植EPCs。研究发现转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外周血EPCs可升高MCTPAH大鼠血清及肺部氮氧化合物水平,降低右心室收缩压、改善右心室肥大及延缓肺小动脉肌化。静脉注射高表达BMPR2的骨髓源性EPCs增加了MCTPAH大鼠肺组织中BMPR2及细胞内信号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少肺血管重构,改善肺动脉高压。
研究发现接受利奥西呱治疗的CTEPH患者循环EPCs数量显著升高,分离外周血EPCs进一步发现利奥西呱组EPCs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及细胞迁移促进效果更强,内皮调节功能更强。由此可见,以EPCs为基础的细胞治疗可能成为PAH治疗的新策略。但部分研究显示EPCs不能改善PAH,甚至可能加重内皮损伤,促进PAH。Ikutomi等发现骨髓源性晚期 EPCs虽然对系统性血管损伤有修复作用,但不能募集于肺组织参与肺小血管修复,因而不能改善MCTPAH。分离PAH患者EPCs并移植入小鼠体内,引起小鼠肺EPCs损伤及原位血栓形成,导致小鼠PAH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这可能与EPCs的分离方法多样,EPCs群体具有高度异质性有关。
出自《干/祖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作者陈玲 何梦钰 张甲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