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在骨形成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01-16 08:50:28

外泌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直径约40~150nm的细胞外囊泡,携带有蛋白质、脂质、RNA等成分,可通过参与细胞间通讯对多种生理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外泌体来源于细胞的内吞途径,通过多泡内体释放到胞外。外泌体的形成可基本分为内陷、外泌体形成、融合和分泌四个过程:早期内体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随后内体膜进一步内陷形成腔内小泡,内体本身进一步转化为含有ILVs的晚期内体,MVEs膜与质膜融合后,ILVs陆续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并成为胞外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的外泌体。

外泌体几乎可由所有类型的细胞产生,并广泛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等各种生物液体中。不同的细胞组织起源、生理状态,甚至亲本细胞所处的微环境,都会影响外泌体的丰度、组成和功能特性值得一提的是,患者与健康人循环外泌体的特征标志物含量不同,可据此反映其病理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或可作为各种疾病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小分子、核酸药物或生物活性分子可被整合到外泌体中,然后被转运至靶点发挥治疗效果。因此,外泌体可作为疾病治疗和药物递送的载体。外泌体作为运载工具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脂质双分子层内部或其中同时装载疏水性和亲水性物质,而在外泌体膜的保护下,“货物”也不易在循环过程中降解。更有研究表明,外泌体可穿过生物屏障,进入深层组织。此外,外泌体还能有效促进再生、诱导干细胞分化和引发特殊免疫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稳定性,以及较低的免疫原性。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在骨形成等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SCs来源的外泌体能够靶向骨组织诱导成骨分化,从而加速骨再生过程。
 
出自《干细胞外泌体治疗骨再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林思铖,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