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活性提高骨修复效率2024-01-16 08:57:37
其中主要的效应包括促进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反应和破骨细胞活性,招募MSCs并促进其增殖与骨生成。循环系统是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主要运输管道。骨缺损区域的血管生成,能够为骨缺损区域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进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再生。外泌体能够增强局部血管生成,已有报道证实,外泌体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外泌体的促血管生成效果可能与其内部装载的RNA。或生长因子等有关。包括Akt/mTOR在内的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外泌体介导的促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由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物形成的免疫微环境对于骨再生同样必不可少。免疫微环境不仅控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还影响着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分泌,从而影响新骨的形成和现有骨的强度。外泌体在复杂的内部环境中对免疫细胞活性的调节至关重要。例如,从健康供体骨髓中提取的MSCs产生的外泌体能够抑制促炎因子TNF-α和 IL-1β的分泌,并能增加抗炎因子TGF-β的浓度。
通过BMP、Wnt/β-catenin和OSM信号通路的激活,骨免疫环境可被调节,从而有利于BMSCs的成骨分化。BMSCs来源的外泌体还可以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并影响巨噬细胞极化和TGF-β1表达,从而抑制牙周炎的发展和牙周组织的免疫损伤。破骨细胞的活性及其与成骨细胞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骨重建过程。破骨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尤其是其内部的miR-214-3p对成骨细胞活性的抑制及凋亡的诱导已有广泛报道。因此,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活性也能够提高骨修复效率。多种来源的外泌体已被证实具有相关功能,如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拮抗缺氧和血清剥夺诱导的骨细胞凋亡和骨细胞介导的破骨细胞生成。
出自《干细胞外泌体治疗骨再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林思铖,刘佳.
上一篇: 外泌体在应用于骨缺损治疗中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