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是导致干细胞临床疗效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2024-01-17 08:52:34
2009年,美国Osiris公司开发的Prochymal产品,在治疗难治性GvHD的III期临床试验宣告失败,3级急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5%,而4级急性患者仅为5%。2022年5月20日,美国Athersys公司宣布,在日本开展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试验,未能达到2/3期试验的主要终点,但数据显示,在治疗的1年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改善。以上的研究表明对于干细胞药物的临床适应证需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精确瞄准特定阶段的疾病可能会更加突出显示干细胞药物的有效性;严格并合理制定入组标准,需全方位考虑入组患者的整体状态(疾病的早期还是晚期阶段),细分治疗人群,精准治疗,满足临床需求。“质量可控”是药物的基本属性,做到不同批次药物的可重复生成和质量稳定是实现药物上市的基本要求。在干细胞药物的开发过程中,需研究并优化关键工艺参数使干细胞药物达到需要的质量属性目标,但由于干细胞的组织来源不同、供者来源不同和工艺控制等因素导致关键工艺参数研究不充分;同时需识别干细胞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但由于对干细胞的作用机制和特性研究和认识不足,导致对干细胞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无法被有效识别,最终未能建立稳定的生产工艺和质控手段,生产出质量一致和可控的干细胞药物。首先,干细胞的不同来源会导致细胞的异质性。
干细胞来源广泛,包括骨髓、脂肪、肌肉、胎盘、脐带血和脐带等多种组织,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其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Nakao等对骨髓、脂肪和脐带来源的MSC进行的研究表明,三种类型MSC在温度响应培养皿中的粘附和增殖率不同。MSC的体外扩增能力可能受到细胞传代次数和组织来源的影响。即使同一组织采集和扩增获得的干细胞,仍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群体,而干细胞群体的异质性(同一批次干细胞群体的复杂集群、不同批次干细胞之间的差异),是导致干细胞临床疗效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出自《干细胞药物产业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作者陆晓,王兴如,戚雪勇.
上一篇: 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与患者选择有关
下一篇: P5代次人脐带来源MSC均有分化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