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修饰对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的影响2024-01-18 08:50:43
2023年4月,CDE发布的“人源干细胞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对干细胞药学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论述。其中明确规定了干细胞生物学效力应包含相关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如重组蛋白、糖蛋白或脂蛋白、生长因子、酶及细胞因子等)、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结构的形成、细胞相互作用(如免疫激活或抑制)、细胞的迁移分化或自我更新潜能。指导原则还对体外评价指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强调了研发者应明确产品与临床治疗相关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开发能够代表产品作用机制的定量/半定量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尽可能采取多种互补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并完成方法学验证。2021年11月,CDE发布的“基因修饰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中,对于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细胞产品进行了相关规定。明确要求应在首次临床试验前完成致瘤性试验,应在体内试验中确认/验证自杀机制的功能(如有)。对于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制备的基因修饰细胞产品,应进行体外在靶和脱靶活性评估,以确认修饰酶或向导RNA对靶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必要时,还应分析基因编辑对细胞表型和生理功能的潜在影响。在进行体外非临床有效性研究时,应考察包括:1)对细胞基因组修饰的特异性;2)引入的外源调控序列对内源基因表达的影响,或转基因的表达及功能活性;3)基因修饰对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可以说,国内监管机构对于干细胞药物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且清晰的要求,为干细胞的质量控制明确了方向,为干细胞的产业化提供了监管保障。干细胞药物研发公司可遵循相关指导原则,但仍需要根据适应证开展充分的质量研究,识别出对应的关键质量属性,制定干细胞药物的质量标准,开发适应药物的质量检测及控制方法,快速推进干细胞药物的临床研究及上市。
出自《干细胞药物产业化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作者陆晓,王兴如,戚雪勇.
上一篇: MSC的增殖长期培养引起MSC的持续变化
下一篇: 干细胞药物的安全性需格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