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miRNA与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形成密切相关2024-02-21 08:48:10
一部分外泌体miRNA则会抑制血管新生;微阵列分析显示血浆源性外泌体miR-143在MI模型中低表达,miR-143通过靶向IGF-IR/NO信号通路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内皮祖细胞可经血液循环归巢至缺血性心脏,分化成成熟内皮细胞。输送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外泌体miR-144-3p可通过Ets1/MMP9途径损害MI小鼠模型中EPCs的动员能力,揭示了糖尿病患者易发心梗,并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抑制血管新生的可能性机制之一。综上,外泌体miRNA与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促炎介质的高表达和炎症级联反应往往会进一步加重MI后心肌组织的损伤,调控促炎/抗炎介质的外泌体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有研究发现脂多糖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的外泌体miR-181a-5p表达明显增加,外泌体miR-181a-5p通过下调ATF2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褪黑素刺激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下调促炎基因的表达,促进M2巨噬细胞分化,抑制由IFNγ和TNFα诱导的炎症反应,并进一步研究证实是通过miR-34a、miR-124和miR-135b发挥卓越的抗炎调节作用,褪黑素刺激的外泌体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因子有望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治疗剂。但是,褪黑素与外泌体联合作用的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MI后的心肌纤维化是导致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将进一步恶化心脏功能,是导致MI患者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胶原蛋白和α-SMA表达增加是调控心肌纤维化的主要机制。
出自《外泌体miRNA及外泌体无细胞疗法与心肌梗死诊疗》作者吴新宇,李静茹,王路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