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肥大细胞的调节作用2021-11-08 09:34:24
大细胞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肺组织中主要分布在小支气管黏膜下层、黏膜层的微血管周围,与IgE介导的哮喘过敏反应关系密切。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Th2细胞因子和IgE等刺激MCs,释放组胺、肝素、类胰蛋白酶、白三烯、IL-4和IL-13等炎症介质参与气道炎症反应,且肥大细胞分布于哮喘患者气道平滑肌束中,是确定哮喘表型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肥大细胞浸润哮喘患者的气道黏液腺体,表现出脱颗粒的特征,并且与气道黏液阻塞程度呈正相关,表明肥大细胞在调节哮喘呼吸道黏液分泌中起重要作用。肥大细胞蛋白酶的特异性抑制剂以及肥大细胞稳定剂被证实可以用来治疗和预防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研究表明针灸对经穴区和病灶部位的肥大细胞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在生理状态下针灸能够增加穴区局部肥大细胞数与脱颗粒,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组胺、5-羟色胺、类胰蛋白酶等介质与经穴敏化密切相关。病理状态下针灸后病灶区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减少,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比如电针显著降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程度。有研究表明,针刺迎香穴和肺俞穴能够明显减少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鼻黏膜肥大细胞数目,改善炎症反应。
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可能是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早期反应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这种抑制可能部分通过下调SP、CGRP、VIP 等促炎神经肽来实现。研究显示,在哮喘的病理状态下,经穴区的肥大细胞参与了“肺俞”“定喘”等腧穴的敏化现象,这一过程主要与肥大细胞脱颗粒关系密切,并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发展,哮喘模型腧穴的敏化会出现“扩散”现象,敏化点处单位面积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是针灸治疗哮喘对肥大细胞稳定性等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未见报道,尚不明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出自《针灸对哮喘相关免疫细胞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张雪,程觅,史阳琳.
上一篇: 针灸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 针灸对哮喘相关免疫细胞调节作用的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