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粒体自噬是维持线粒体有效功能的重要机制2024-06-07 09:04:14

正常状态下,ROS可被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分解,维持细胞内ROS产生-代谢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护 BMSCs等免于氧化损伤。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线粒体内过量的ROS会攻击线粒体,引起线粒体DNA突变,破坏呼吸链使相关酶活性降低,进而损伤线粒体内膜的通透性使其膜电位水平下降,打破氧化还原平衡,这使得ROS进一步在线粒体内累积,形成恶性循环。

新近研究表明,OP大鼠来源的BMSCs中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线粒体功能受损,是导致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由于线粒体不能高质量地控制ROS产生,同时作为ROS攻击的靶点之一,线粒体功能受到损伤。线粒体自噬是维持线粒体有效功能的重要机制,负责维持线粒体稳态,可有效改善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线粒体自噬主要由PINK1-Parkin通路调节。当线粒体受损时,PINK1汇聚在受损线粒体外膜,并募集 Parkin,Parkin随后被磷酸化,从而激活E3泛素连接酶活性,最终导致线粒体体外膜蛋白泛素化,触发线粒体自噬。但氧化应激可导致P53上调,P53与Parkin的竞争性结合抑制了Parkin的E3泛素连接酶活性,这干扰了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使线粒体自噬失调,导致ROS在细胞体内进一步加剧。
 
ROS积累,尤其是H2O2增加会导致OB的程序性死亡,同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传导、减少碱性磷酸酶、Runx2和I型胶原α1链等键成骨基因表达减少而导致BMSCs成骨分化异常。破骨细胞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祖细胞谱系,其分化过程复杂,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核因子 κB受体激活剂配体在OC分化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出自《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关系的研究进展》作者:余翔,黄志强,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