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较多2024-06-20 09:06:27
CHEN等运用尾静脉注射N-亚硝基二乙胺使小鼠肝脏Beclin1、LC3Ⅱ等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上调并出现急性肝损伤表型。运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则可显著提高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焦亡和自噬从而改善肝损伤。有研究人员利用缺血再灌注诱导肝移植术后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果显示缺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不能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门静脉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正常表达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后则可以显著纠正肝损伤表型,促进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再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较多,目前在治疗急性肝损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细胞生长因子两种生长因子方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否通过分泌其他生长因子发挥肝脏保护作用仍需研究工作证实。通过对以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进行归纳,可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较为复杂,不存在单一作用机制和主要作用机制之分。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进入机体之后可能通过分化为损伤部位的主要细胞类型替代其功能发挥修复作用,也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调节免疫平衡,或分泌生长因子对肝脏起保护作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泌外泌体的功能。外泌体是机体内所有细胞均可分泌的直径范围为50-160nm的纳米颗粒,携带核酸、蛋白质、脂质和代谢物等多种生物信号分子,并通过包括胞吞、质膜融合等在内的多种机制进入受体细胞实现细胞间的通讯过程。
出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作者:杨娜,刘杨,郝慧琴.
下一篇: 不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