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内皮细胞通过表达N-钙黏蛋白等修复细胞间连接2024-06-26 10:09:15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屏障结构完整性破坏与内皮细胞修复的平衡被打破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键要素。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人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受到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高血糖、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等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内皮细胞功能发生非适应性改变:表达的内皮一氧化氮合酶解偶联,产生一氧化氮能力下降;核因子κB通路被激活进而表达一系列效应蛋白激活炎症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即内皮细胞出现功能异常。除了功能异常,在炎症与氧化应激的微环境下,参与构成内皮屏障的内皮细胞表面糖萼以及细胞间连接常会被打破,导致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此时被募集的炎症细胞更加容易通过内皮细胞间隙浸润在血管内皮下层,被活化的血小板黏附、聚集,促进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表达多种炎症因子进一步促进炎症发展。

浸润于血管内皮下层的单核细胞部分转化为巨噬细胞,而后吞噬大量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与细胞外脂质共同构成脂质核心,这一脂质核心被发生表型转化、增殖、迁移的平滑肌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等成分包裹,与功能异常的内皮细胞共同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皮细胞自我修复通常以循环或损伤周围常驻的健康内皮细胞为主,以干细胞或其他一些细胞如平滑肌细胞修复为辅。
 
受损的内皮细胞通过激活Notch1信号通路,上调Dlk1表达miRNA-126-5p以分泌更多的促血管生长、迁移因子,促进健康的内皮细胞聚集在损伤部位并增殖;内皮细胞还会通过表达N-钙黏蛋白等修复细胞间连接。干细胞则通过旁分泌多种血管生长、迁移因子或细胞外囊泡调节内皮细胞代谢与增殖,这一旁分泌作用的调节与晚期内皮祖细胞的内皮细胞分化作用共同促进损伤内皮细胞的修复再生,当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平衡被打破时,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随之升高,若修复始终处于异常状态则会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出自《内皮祖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支架相关疾病》作者:李清音,李林华,张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