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在脊髓损伤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2024-07-19 08:46:24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所递送的miRNA可通过促进神经元生成、促进轴突再生以及抑制凋亡3个方面来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其中有两点值得引起注意:第一,同一外泌体-miRNA在脊髓损伤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miR-126同时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生成、减少凋亡以及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当上调外泌体中相关miRNA的含量时,可能对脊髓损伤某一方面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第二,虽然肥胖并不影响从间充质干细胞中分离的外泌体数量与分布,但却改变了它们的miRNA载体。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确定肥胖大鼠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整个miRNA特征的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的意义。神经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免疫系统响应炎症挑战的激活,其特征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大量细胞和分子变化。这种炎症由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上调介导,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由常驻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外周来源的免疫细胞等一系列细胞产生。目前,对于脊髓损伤后炎症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合理调控炎症细胞以及促炎、趋化因子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脊髓损伤后组织的损伤。作为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效应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激活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炎症的激活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对神经炎症和神经发生具有双重作用,这取决于它们的极化程度:经典的M1表型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加剧神经元的损伤;相反,M2表型分泌抗炎细胞因子,以减轻神经元损伤并有利于组织修复。因此,应重点探索将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从M1表型转变为M2表型以及抑制有害的过度神经炎症的治疗策略,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出自《负载miRNA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改善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作者:郭佳,任亚锋,李冰,
下一篇: 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