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联性2024-07-19 08:47:53

LI等建立了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给大鼠注射含miR-124-3p的外泌体,并将巨噬细胞与含miR124-3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共同培养。随后测定抑制内质网到细胞核信号1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研究发现,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miR-124-3p通过抑制Ern1并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改善了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相关的神经损伤。然而,要阐明Ern1如何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以及其他miRNA是否能调控Ern1,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CHANG等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并用提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发现其促进了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和M2表型的极化,同时抑制了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变性和炎症反应。随后证明干扰素调节因子5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联性。进一步综合生物信息学预测确定,miR-125a是IRF5的上游miRNA。并且外泌体中miR-125a的敲除增加了IRF5在组织中的表达,削弱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因此得出,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所负载miR-125a靶向并负向调节IRF5的表达,促进了M2巨噬细胞的极化,从而改善脊髓损伤。IRF5可激活炎症细胞因子和肿瘤抑制因子等基因。M1型巨噬细胞的特点是富集表达IRF5,而在M2型中强化表达IRF5则会增强M1型特异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因此,miR125a可通过增强 M2 极化被视为治疗脊髓损伤的新靶点。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脊髓损伤中的下游信号轴。
 
出自《负载miRNA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改善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作者:郭佳,任亚锋,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