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促炎因子对于治疗脊髓损伤有着重要意义2024-07-22 08:31:39
CHEN等实验发现从miR26a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中提取的外泌体减少了炎症反应和星形胶质细胞瘢痕的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转导。因此,得出miR-26a可通过核转录因子κB通路来调节脊髓损伤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众所周知,先天性免疫细胞和淋巴白细胞在损伤后会被激活,从而导致炎症级联反应。上述炎症细胞会释放各种神经毒素、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自由基、兴奋毒性氨基酸、一氧化氮等,为神经元的再生创造一个非常不利的微环境。因此及时调控促炎因子对于治疗脊髓损伤有着重要意义。LI等在硬膜外压迫脊髓损伤模型的SD大鼠尾静脉注射经miR-544修饰的胫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发现miR-544明显抑制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a、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b和白细胞介素36b的产生,同时提高BBB评分和脊髓神经元存活率,减轻脊髓损伤炎症反应。然而,鉴于外泌体的保护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体外实验。
SHAO等研究发现,miR-137过表达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降低脊髓损伤大鼠组织中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表达,同时减少组织损伤,提高神经元活力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由于通过鞘内注射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脊髓的侵入性更大,会对未损伤或损伤的脊髓组织造成毒性,而且在非医院环境中很难进行鞘内注射,该研究选择了尾部静脉注射外泌体。然而,该实验还有一定局限性:尽管在分离外泌体时使用了已被证明高效的分离方法,但在分离后并未评估其纯度。
出自《负载miRNA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改善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作者:郭佳,任亚锋,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