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发挥抗炎和组织修复作用2024-08-14 08:40:30
中性粒细胞在脉络丛上皮分泌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作用下穿过BBB迁移到损伤部位,并浸润到脑实质,控制病变以及清除细胞和髓鞘碎片。虽然中性粒细胞外陷阱有助于捕获病原体微生物而发挥保护作用,但过度的NETs形成是先天免疫的双刃剑,Toll样受体和精氨酸脱亚胺酶4介导NETs的形成、增高颅内压引起脑水肿,从而加剧神经功能缺损。此外,中性粒细胞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TNF和活性氧导致BBB进一步降解,且衍生IL-17A表达上调并激活核因子-κB途径加剧神经炎症。TBI发生后3~5 d,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聚集损伤部位,此时,血源性单核细胞在趋化因子梯度下浸润损伤组织成为主要免疫细胞,高表达IL-1β诱导炎症损伤。暴露于IL-1β的星形胶质细胞迅速产生免疫信号,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和促炎因子释放;而来自坏死神经元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启动小胶质细胞释放IL-6,进而增加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导致脑水肿,加重脑损伤。迁移到组织的单核细胞几天后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其不断对自身和外来抗原进行采样,促进CD4+T细胞增殖活化,抗原呈递过程中二者之间的通信决定辅助细胞的分化命运,从而连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TBI发生后,适应性免疫系统主要效应细胞T和B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和BBB破坏浸润中枢神经系统。
激活时,CD4+T细胞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1、Th2、Th17和Treg等不同亚型。Treg细胞可分泌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等抗炎细胞因子限制神经炎症;还可通过限制Th0向Th1转化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减轻脑损伤。免疫稳态条件下Th1和Th2细胞处于平衡状态,Th1分泌IL-2、γ干扰素和TNF-α维持巨噬细胞炎症功能,Th2的作用由抗炎因子IL-4、IL-10、IL-13主导,诱导具有抗炎表型的巨噬细胞发挥抗炎和组织修复作用,二者与巨噬细胞协同调节损伤组织的微环境。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反应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高洋,秦合伟,刘丹丹.
上一篇: MSCs诱导的免疫调节有助于减轻脑损伤
下一篇: 中性粒细胞是后循环中最丰富的先天免疫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