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2型小胶质细胞在疾病发展进程中数量减少2024-08-14 08:54:54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是急性脑损伤后的第一反应者,其具有高度可塑性,可根据神经系统微环境变化改变细胞表型而发挥环境监视和免疫防御作用,其中M1型小胶质细胞表现为促炎和神经毒性活性,M2型则表现为抗炎和组织修复特性。TBI发生后,小胶质细胞在早期阶段被激活,M2型小胶质细胞在疾病发展进程中数量减少,而NADPH氧化酶2活性增加驱动M1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并持续产生IL-1β、IL-6、NO等炎性介质而诱发慢性炎症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在炎症后期阶段,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为抗炎M2表型,可抑制炎症状态,并作为组织修复剂发挥作用。研究显示,MSCs减缓脑损伤进程的机制在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促进小胶质细胞M2表型分化。
 
在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方面,MSCs来源的PGE2可降低BBB的通透性,抑制皮质中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积累;亦可分泌TSG-6通过抑制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抑制活化小胶质细胞炎症级联反应。大脑具有高能量消耗特点,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ATP缺乏和ROS过剩加剧脑损伤。有研究显示,人脐带MSCs衍生外泌体及从中收获的线粒体移植可有效降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表达,抑制其过度活化,改善TBI模型动物的运动功能,但具体作用机制和外泌体类型尚不清晰,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MSCs调控小胶质细胞M2表型转化改善免疫环境是抑制炎症损伤的有效策略。
 
脂肪MSCs衍生外泌体特异性地进入小胶质细胞,可抑制NF-κB和P38MAPK的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减少M1表型释放炎性因子,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近期研究显示,脂肪来源的干细胞通过递送circ-SCMH1使其过表达诱导M2小胶质细胞极化,可减轻炎症诱导的海马神经损伤。以上研究提示,脂肪源性干细胞在免疫调节和促进体内稳态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此外,Wen等发现,骨髓MSCs携带microRNA-181b的外泌体通过激活IL-10/STAT3信号通路诱导M2表型转化,增加损伤周围M2小胶质细胞数量,降低小胶质细胞M1/M2比例,并释放IL-10、TGF-β抗炎因子改善免疫环境,抑制脑组织炎症。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反应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高洋,秦合伟,刘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