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临床应用显示该技术未表现优于微骨折术的临床结局2024-09-19 08:32:43

对于骨质较厚的部位,通过增加钻孔深度,可以有效地刺激骨髓释放,促进损伤修复。然而,克氏针在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过高的热量可能引发周围骨组织的坏死,导致持续性疼痛、水肿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引发应力性骨折,还会沿钻孔隧道引发医源性骨囊变且在软骨表面留下较大钻孔。因此,在使用克氏针进行手术时,必须严格控制操作过程,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CHOI等提出低速+冲洗的顺行钻孔技术以最大程度减少热量,但也无法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临床应用也显示该技术未表现出优于微骨折术的临床结局。为此,临床应谨慎使用顺行钻孔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与之相比,更推荐使用微骨折术,因为后者不仅能避免热量产生和钻孔问题,操作也较简便。骨软骨移植技术(自体骨移植或同种异体骨移植)通常用于较大的病变、囊性病变或在先前刮除或钻孔失败的情况下。与骨髓刺激相比,骨软骨移植技术通常适用于大的原发性距骨骨软骨损伤。
 
这些移植物可以是自体的,也可以来自同种异体供者,可以作为单个或多个(马赛克成形术 )植入。自体移植的目的是植入与患者自身透明软骨在力学和生物学特性上相似的移植物,自体移植物最常见于同侧膝关节,特别是股骨外侧髁或髁间切迹。据几项研究报道,自体骨软骨移植的主要问题是供体部位的发病率。
 
回顾性病例系列显示自体骨软骨移植的积极结果。IMHOFF等观察到26例患者的平均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有显著的长期改善;在平均7年的随访时间中,18例患者表示对手术非常满意,4例满意,3例一般,1例中等不满意在其他文献研究中也报道了类似的短期改善,平均病变大小为150mm2。
 
出自《距骨骨软骨损伤治疗方案的个性化组合》作者:陈学明,佘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