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研究者们通过临床实践对ARDS的认知不断深化2024-11-27 08:33:03

在AECC标准的基础上,研究者们在2012年提出了ARDS的柏林定义。起病时间:已知临床发病或呼吸症状新发或加重后1周内;胸部影像学:双侧浸润影,不能用积液、大叶/肺不张或结节来完全解释;肺水肿原因:呼吸衰竭不能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过度负荷来完全解释;如无相关危险因素,需行客观检查(如超声心动图)以排除静水压增高型肺水肿。

通过PaO2/FiO2的不同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级,更有助于病例严重程度的识别。该定义的局限性在于:胸部X射线摄影和CT在某些临床环境中不可用;在没有机械通气条件的地方,无法满足其对无创或有创通气的要求;无创通气或高流量氧疗的患者中,准确的FiO2很难确定;超声等新技术的引入并未明确。ARDS的诊断标准更迭,研究者们通过临床实践对ARDS的认知不断深化,充分意识到ARDS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扩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定义范围势在必行。
 
2023年7月,ARDS全球新定义正式上线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为重症领域开启了新的大门。全球新定义对柏林定义中提出的概念模型进行了轻微修订,继续反映了当前对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同时保留了目前诊断ARDS的时间范围。胸部影像学标准应包括双侧放射学(胸片或CT)或超声检查结果,特别是在没有胸片或CT的情况下。有证据表明,如果操作者受过检测双侧实变和非心源性肺水肿的培训,超声是可靠的,这种方法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尤其有价值。全球新定义创建了三种ARDS分类,即非插管ARDS、插管ARDS和资源有限情况下修改的ARDS分类。在非插管性ARDS类别下包括需要最低水平的NIV或HFNC支持的患者。将HFNC患者纳入修订定义的一个重要优势是,ARDS可以更早地被发现,使早期干预试验更可行。
 
出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础研究与临床救治新进展》作者:金发光,陈键,赵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