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上皮是抵抗病原体的重要屏障2024-11-27 08:48:36
肺泡上皮组织主要由肺泡I型和Ⅱ型上皮细胞组成两种细胞对于宿主的防御和免疫都有重要作用。肺上皮屏障的损伤会促进肺泡渗出积液,损害肺泡上皮的液体运输,而这是维持干燥肺泡的正常机制。Ⅱ型细胞的损伤可能会损害表面活性剂的产生;表面活性剂也可能因肺泡积液而失活。由于肺上皮细胞坏死和细胞内内容物渗漏,疾病相关的分子模式被释放到肺泡空间中,这可以放大促炎信号。肺上皮糖萼(覆盖肺泡表面的一层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损伤和脱落也可促进炎症。肺泡上皮的活化和损伤也导致抗凝血分子的脱落和组织因子从肺上皮释放到肺泡间隙。这些变化有利于肺泡内纤维蛋白的形成,从而推动透明膜的形成。肺泡上皮是抵抗病原体的重要屏障,可分泌表面活性剂蛋白A、D等抗菌蛋白;因此,上皮损伤也可增加继发感染的易感性。ARDS的遗传易感性可能是未来临床试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利用两项队列研究的数据,识别出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可能是脓毒症相关的ARDS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后续应对具有ARDS风险患者开展进一步探索性研究。在ARDS患者中,肺泡萎陷和肺水肿是导致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由于肺泡萎陷,部分肺泡无法正常通气,但肺血流灌注相对正常,这就使得通气血流比例(V/Q)降低。
从数据上来看,正常成人安静时的V/Q约为0.8,而在ARDS患者中,部分肺区域的V/Q可降低至0.3以下。同时,也存在部分肺泡过度通气而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例如在感染性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可降低肺血管抗血栓活性,由此而触发形成称之为“免疫血栓”的微血管血栓,这会造成无效腔样通气增加。这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会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加重低氧血症,是新ARDS的重要病理特征。
出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础研究与临床救治新进展》作者:金发光,陈键,赵淇.
下一篇: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